會址續約了

會址續約了

會址續約了

2022年5月21日星期六是我們開心的一天:很榮幸,很高興得到岑丹鳳女士(會址業主)親自來到屯門「育苗行動」會址,再與育苗簽下新一個五年租約,仍答允以象徵式收取每年一元的租金把會址續租與育苗。

當天沒設有隆重的儀式,却洋溢着一片溫馨歡樂的氣氛下完成簽約,然而;岑女士的話題準離不開山區的學子們,她關心有志向學的年青人,以致已畢業的同學們。我們非常感恩,感謝岑女士的善心,仗義扶助育苗,認同育苗對幫助國內山區學子的成績和貢獻。

岑女士在簽約之餘,不忘對育苗助學提出意見,並且即席慷慨解囊襄助貧困的學子,令我們深受感動。

(閱讀全文…)

主席的話 (郭錦祥)(1.2022)

主席的話 (郭錦祥)(1.2022)

主席的話  (郭錦祥) (15.1.2022)

踏入虎年,我很榮幸被推選為新一屆的主席,剎那間彷彿置身一場接力賽,戰戰兢兢地接過前主席蔡世光的棒子,只知牢牢緊握在手中,惟恐一個不留神掉了棒子,低着頭向下一接力點邁進。

送別牛年,總算完成了育苗三十週年特刊。令我們感動的是當特刊面世後,一群廣東、廣西的新舊同學除即時傳來他們的閱後感想外,更主動協助處理分發特刊,安排派遞,甚至出錢出力,兼顧無收入仍在學的師弟師妹,還細心設計美觀實用的致意便條,顯示無限創意,務求把事情不止辦妥;還要做得完美,完全不用在港的我們費心,表現他們是成長了,把育苗的助學助人精神發揚,育苗三十年的心血是沒有白費,這是值得引以為傲的。

過去的兩年是不容易的日子,人們臉上難免烙下了口罩痕跡,實在太累了;我們每天只能祈求早日擊退疫情,讓大家重回正常的生活。

疫情雖然阻隔了兩地的會晤,溶斷了我們的愛心探訪團;猶幸育苗擁有一班富有經驗和充滿幹勁的委員和義工們,工作未會鬆懈。

前主席林桂平先生說:「育苗行動是一個夢的開始,是一個中國的教育夢,只要中國的學童有所需要,育苗就會繼續行動下去」,我深深認同,疫情不能溶斷我們的初心。

施比受更為有福,授人玫瑰,手有餘香,願望更多人參與育苗行列。

願望育苗行動同學們薪火相傳,以發揚助學助人精神,把知識貢獻國家,令祖國更美好更富強。

委員的話 (寫於2021年12月6日)

委員的話 (寫於2021年12月6日)

委員的話 (寫於 6.12.2021)

籌備了大半年,煎熬了不知幾多個晚上,育苗行動30週年特刊終於趕上在2021年12月4日面世了,現在大家可直接登入特刊封面右下角的二維碼便可見全刊內容,而硬件(全書)可以在育苗會址免費取得;身處內地的朋友同學等,將待稍後安排送達。

經數月來努力編纂的30週年特刊,期望內容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,是一本紀錄育苗30年來走過的路、陪伴及扶持育苗成長的入和事、歷盡艱辛的先驅者的故事,當中有歡笑的、有溫馨的、也有刻骨銘心的過去。 (閱讀全文…)

主席的話(12.2019)

主席的話(12.2019)

主席的話 (蔡世光)(12.2019)

是你們感動了我!

要在工作,家庭,社會服務和育苗各個工作中作出平衡,實在不容易,偶爾也會感到吃力。

每次看到大家無私的付出時間,勞力,腦力,金錢為育苗山區各項服務出力,我就被大家感動了,那些吃力感覺就算不了甚麼。

每次看到天真活潑的學童臉上的笑容,那些吃力感覺就被淹活了。

每次看到同學懂得幫助別人,回饋社會,那些吃力感覺消失了。

多謝大家感動我,推動我。

主席
蔡世光
2019年12月

主席的話(6.2016)

主席的話(6.2016)

主席的話 (蔡世光)(6.2016)

「育苗行動」,跟我們名字相近的組織實在很多。所以很多朋友都混淆了我們與其他組織,這不太重要。

育苗行動的特色就是低調,任何花錢的宣傳我們都不做,為什麼呢?就是為了保持我們一個好重大的特色,超低行政費用。怎麼能維持超低行政費用?

  1. 我們沒有受薪員工,全都是義工
  2. 會址是善長岑丹鳳女士免費給我們使用
  3. 我們花一分一毫都小心計算

所以一年的行政費用就只是四至五萬元,主要成份是大廈管理費,佔了二萬多,核數和會計費用一萬,加上一點雜項。 (閱讀全文…)

數字與故事 (Melody 3.2016)

數字與故事 (Melody 3.2016)

數字與故事 (Melody 3.2016)

身為育苗的成員,最感到鼓舞的,不是育苗行動多年來建了幾多幾多學校,有多少多少的學生受惠!作為一個已開始了二十幾年的事工,沒有,我們沒有太多的豐功偉績,龐大的金錢捐獻,我們有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的感人故事!

育苗資助的大學生之中,有幾位都是修讀醫護科目的,其中一位來自粵北陽山的小夥子,他今年已經開始實習了,每年跟他見面都會儘量的希望可以多關心多瞭解他的狀況,據瞭解,他努力讀書,而且要修醫科都是因為他爸爸和姊姊都患有重病……每次聊起他的家人,他都對我們詳細描述他們的病情,深深的感受到他對家人的關懷和愛惜!他的心願是希望將來能用自己的學問去醫治病人,減輕病人的痛苦!

山區資源不多,能考上大學是很不容易的事!但是,我們這些孩子們,並不是只想靠學歷脫貧,而是更多的想到為別人謀幸福!

他們,就是我們要堅持下去的理由!